新政解读

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

发布日期:2022-02-17 浏览次数:

一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意义。
对于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意义,由于观察问题的不同视角,学者们持有不同的观点。目前,理论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解。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会计准则国际化意义的理解,作者认为会计准则国际化应理解为处理和报告国内经济业务的活动,采用国际公认或一般的会计原则和方法。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化,会计作为一种国际商业语言,在国内外经济事务中,其信息传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提高国际会计信息的认可,促进国家会计准则的协调,是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在要求。国际会计准则已成为历史上不可避免的一种。
二是思考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中国走出去,引进来对外经济战略的不断深化,大量跨国公司涌入中国,国际业务的不断增加,对中国传统会计准则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自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发展到今天实施的新型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在内容和体系上初步实现了会计模式与国际通行会计准则的联系。但由于我国具体的国情因素,我国完全采用国际通行准则不符合发展要求。因此,在制定中国会计准则的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造中国会计准则的国内特点和国际特点。
1.分析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必要性。
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中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广泛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经济活动模式的日益多样化。在新形势下,会计行业对如何充分发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作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应对国际和国内市场风险,促进国际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在国际上建立应有的经济地位,中国还需要与国际标准相一致。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相关方面实现了国际标准,但我国会计标准和国际标准仍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严重影响了我国会计信息标准化、标准化、会计信息质量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全面建立国际会计准则体系已成为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
2.国际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国际会计准则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中国跨国公司的市场参与度和综合竞争力,保护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但是,在看到会计准则国际化具有上述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会计准则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避免它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中国的会计准则更加科学、标准化,更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1)会计准则使用的随机性导致了会计信息的缺乏可比性。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解释的清晰度和方法的可操作性仍然很大,导致了标准使用的随机性。如利用相关交易和减值准备操纵利润,滥用可追溯性调整方法,故意推迟确认当期损失,年度可追溯性调整,导致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2)在国际会计准则的过程中,不注意国情,盲目追求国际化,可能会损害国家和其他经济实体的利益。由于政治、经济体系、法律体系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会计准则的适用性也有所不同。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会计发展不能盲目强调国际化,忽视自身的特点,过度强调自身的特点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国际化,过度强调国际化将大大削弱自身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处理两者之间的兼容性。
3.中国会计国际化战略。
(1)正确处理国际化与国内国情的关系。在会计国际化的过程中,我国具体的会计环境要求我们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法律体系不完善,中国完全的市场经济地位尚未得到国际确认。上述原因导致企业之间的交易行为仍然非常不规范,国有企业的相关交易仍然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价格已成为利润操纵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考虑中国的特殊情况,实施基于公允价值的国际会计准则,将不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不能充分发挥国际会计准则的应有作用。
(2)加快会计准则体系建设,设计符合国情的会计理论框架。会计理论框架在制定和实施会计准则方面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和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有必要建立适合会计准则的理论框架。正是由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建立了新的会计理论结构体系,美国才发展成为当今相对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如果我国没有一套会计准则理论框架,就很难为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评价和修订提供理论依据和质量标准,这可能会阻碍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
(3)积极参与制定国际会计准则。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吸引外国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跨国公司也在积极进入国际市场,在这样的历史机遇时期,我们应该从国家利益出发,积极争取更多的国际会计准则,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了解最新发展趋势,使中国从根本上进入国际会计准则,充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