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如何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发布日期:2022-02-06 浏览次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事业单位的一些管理体系和方法无法满足市场体系的要求,客观上要求事业单位进行制度创新。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业务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近年来,虽然部分事业单位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不够,存在内部控制环境基础薄弱、外部监督薄弱、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发挥有限等诸多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必然要求事业单位有更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以内部控制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机构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1)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在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制约和规范所属单位和人员的行为,维护和有效利用所有资金和财产的一系列方法。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1.完善和加强机构内部组织,明确规定各类经济业务的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组织是单位内部控制的组织基础,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是指南。
2.控制不相容职位,处理各经济业务的整个过程或整个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由两个部门或两个以上部门、两名或两名以上人员分工,发挥相互控制的作用,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性。
3.明确要求确保会计凭证和会计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4.明确建立财务库存制度,为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性,对单位财产物资进行不定期库存。
5.由于许多机构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内部控制,明确规定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操作权限和控制方法,并对计算机进行内部控制。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
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公共机构财务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公共机构内部控制的目标开始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在各种内部控制中,会计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也是最容易明确的内部控制目标。公共机构会计内部控制的目标:1。确保经济活动按预算管理合理进行。2.确保资产的完整记录、收付、保存、使用和处理均经预算授权并存。3.确保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的定期核对一致。4.确保财务监督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原则。
建立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依据《会计法》、《基本会计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管理,防范风险,确保单位财产安全,符合以下原则:
1.综合原则,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应涉及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内部控制制度应贯穿决策、实施和监督的全过程,涵盖单位及其所属机构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2.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实施成本和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得不偿失。
3.制衡原则,内部控制应在岗位和责任权限的设置上确保不相容的岗位分离,在机构设置、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相互监督,并考虑运营效率。
4.适度控制原则,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适应单位的规模、业务范围和风险水平。单位应根据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修订和完善制度,以便更好地发挥监督和控制作用。机构内部控制设计应充分考虑机构的多样性和专业特点,重点关注资金管理、项目审批等关键事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