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解读

国地税合并对企业税务管理的影响

发布日期:2022-12-23 浏览次数:

2018年3月1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宣布了国家和地方税收合并改革计划,省级及以下国家和地方税务机关合并,完善结构布局和力量配置,建立综合税收征收管理体系。国家和地方税收合并后,共同承担辖区内的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由国家税务总局和地方政府实行双重领导管理制度。国家和地方税收改革既有利也有弊。总的来说,利大于弊。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发挥国家和地方税收合并的积极作用,消除对企业税收管理的不利影响,是需要认真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国地税合并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有国家和地方税收征管结构的分离已成为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大障碍,国家和地方税收合并的呼声越来越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国地税合并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国地税合并得到现代技术的支持。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目的是区分中央和地方收入。当时,由于技术能力的限制,中央政府很难有效地监督地方税收征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金税工程的推进,可以保证中央税收的顺利征收,解决了中央财政收入困境,为国家和地方税收合并提供了基本前提。二是国地税合并符合大部制改革的发展趋势。我国政府部门正在推进大部制改革,减少行政职能交叉,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在此背景下,国务院部门减少到25个,下属机构不断裁并,涉及各行政机关,国税和地税部门也不例外。国家和地方税利于提高服务效率,符合大部制改革的大趋势。三是国地税合并降低了税收征管成本。国税与地税的分离不仅税收征管效率低下,而且大大增加了征税成本。截至2016年底,国家和地方税务机关在职人员近80万人,两个机构在办公空间、人员配置等方面需要大量投资,税收征管业务重叠,在相关业务协调过程中,增加了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也影响了纳税人的积极性。因此,国地税合并可以有效节约税收征管成本,也可以节约纳税人的金钱、时间、精力等成本,有助于提高纳税积极性。四是国地税合并维护了税法的权威性。国家和地方税收分支机构往往存在不同认定相同税收对象的问题。两种税收制度的税收原则和标准不同,税收意识的不一致影响了税法的权威。为了争夺税源,国税和地税机构也可能重复征税。因此,国地税合并不仅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而且维护了税法的权威,有利于促进税法的法制化进程。第五,“营改增”加快国地税合并步伐。“营改增”将地方税的营业税改为国家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使地方税、国家税务机关的权力与征收管理能力不匹配,地方税务征收管理能力闲置,国家税务征收管理负担增加,存在合并的内在需要。同时,“营改增”在此过程中,地税与国税部门密切合作,为地税合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六,国地税合并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上海仍采用人马模式。财政、国税、地税虽然分为三个部门,但本质上是一个。从上海的税收表现来看,企业的税收征管成本低于其他地区,也受到了广泛具有上海市的成功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国地税合并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二、国地税合并对企业税务管理的影响
(1)国地税合并提高了企业纳税效率,降低了纳税成本。合并前,企业需要分别在国税和地税上登记纳税合并后由一个机关统一征收管理,避免企业来回奔波和重复支出。减轻企业税务管理负担,提高工作效率。(2)国地税合并加强了对企业纳税的监管。合并前,由于国税和地税的划分,执法口径不同,企业可以利用税收征管制度的漏洞。合并后,执法标准统一,税务信息共享,税务机关征管能力增强。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一处失信,就要处处受限,税收违法成本显著增加。例如,并后,企业信息在税务机关共享,发票监控平台可以匹配企业采购、生产、销售、库存等环节的会计信息,检查企业是否存在账外支出等问题,减少偷税漏税的发生,对企业的合规性有更强的要求。(3)国地税合并对税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和地方税收合并后,新政策、新措施频繁,可交叉比较分析所有税收信息,监管力度大大加强。这就要求税务人员认真学习,保持信息敏感性和政策熟练程度,严格遵守税收政策和制度要求,做好会计处理和税务筹划,以便在税务管理工作中轻松,避免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