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材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发布日期:2022-07-15 浏览次数:

成本会计课程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本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涉及大量的表格计算,有一系列复杂的公式需要记住,加上会计资格证书考试成本会计考核内容较少,导致学生学习态度不正确,进一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一、影响成本会计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
1.教材因素。
目前,从形式上看,高职院校的成本会计教材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理论教材,一些高职院校可以增加一套配套的习题集,方便学生的日常课后训练。另一种是所谓的学习和制作一体化教材,即理论和案例总结在教材中。但无论教材形式如何,内容框架基本相同,大多数教材的起点都不注意学生“学”,更注重教师“教”。从成本会计的概念到成本会计的方法,都离不开一系列的表格、公式、数据等,严重挫伤了大多数文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上课不愿听、听不懂,最终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教法因素。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成本会计教师仍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学生听为辅。所谓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基本上是在教师教完一个知识点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应的课堂练习。这种注入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感觉与高中为应对高考而学习的数学课程没有什么不同,从而产生更多的叛逆心理。虽然老师在讲台上热情地说话,但学生往往不愿意听,睡了很多,这种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教师因素。
在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中,有很多教师只是从学校到学校。大学毕业后,他们没有去企业锻炼,而是直接来到高职院校当会计教师。虽然这些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甚至有些教师获得了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中级会计师等。,但他们缺乏企业会计岗位的实际工作经验,这无疑是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任务的最大障碍。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毕业后可以直接在一线工作的会计人员,但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自然大大降低了成本会计培训教学环节的效果。
二、成本会计高效课堂建设
1.根据会计工作流程,编写校本教材。
培养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目标是为社会输送一线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学生毕业后应立即上岗为企业服务。因此,在选择教材时,要遵循实际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教材,从长远来看,高职院校应该投入更多的资源,邀请校外专家、企业代表和学校教师在听取多方意见的前提下,编写适合高职院校的校本教材。在教材案例的选择上,要考虑最新会计相关政策的实施,让学生学到的东西与会计实务零距离。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做,在中学做,不仅完成了工作过程的学习任务,习任务,轻松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学习会计的基本知识。
2.转变观念,明确成本会计教学难点。
建设成本会计大学课堂的前提是明确教学难点。不同的教学理念对成本会计教学难点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方法一般以产量比例法、分批法、分步法为难点。但这主要集中在教师讲解的难度和传统经验的主观假设上。聚焦难度“教”即教师如何突破讲解难度,让学生理解。目前提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注重工作过程“学”难度是从学生自主突破难点的角度创造教学场景,设计教学过程。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即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赋予教学难点新的内涵。如设计“制造费用的收集和分配”在第一课的教学场景中,尽量将工时比例分配和机器工时比例分配融入制造成本的经济业务中,然后对这个问题进行分组,让学生根据不清楚的知识点独立查找教材的相关信息,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3.集体备课,构建模拟培训班。
考虑到部分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师应定期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互相学习,必要时邀请校外专家或企业代表指导。授予的内容应模拟企业的实际情况,经济业务应以原始凭证的形式表现。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的格式应与实际会计工作中使用的格式一致。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工作的感觉。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学习基础知识,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和严谨细致的职业习惯。比如:学习“收集和分配材料的费用”老师可以先集体备课,了解企业对材料的会计流程,准备好教材。上课时,将全班同学分组,明确每个角色的工作任务。将发料凭证汇总表、材料费用分配表、记账凭证、多栏明细账作为工作页面分发给各组。然后将现成的收据和限额交给每个小组,要求学生按照材料成本分配的工作流程完成任务,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