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内容存在问题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2-06-19 浏览次数:次
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
1.会计主体的问题。会计主体是指具有独立资金和业务的会计单位。根据不同的会计实体,中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分为三个部分: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目前,中国的公共机构的组成相对复杂。根据国家预算分配的方式,分为全额分配的公共机构、差额分配的公共机构和自营自营自营机构。由于自营自营机构不需要直接财政分配,资金逐渐与财政脱钩,管理模式、会计逐渐过度到企业性质。在此背景下,当前的预算会计制度不再真实、客观、可靠地反映了一些公共机构的财务状况和业务成果,特别是自营自营自营机构的财务状况和业务成果。因此,有必要按照公共机构分类改革的思路,共机构的会计制度。
2.会计目标的问题。会计目标分为委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现行的预算会计主要是委托责任观,即从监督的角度出发,以向资源委托方提供信息为目标。具体而言,各级行政机构和公共事业单位受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的委托,履行其职责,并向委托方报告其委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然而,目前,中国的预算会计信息使用者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过去的两年里,人们越来越多地呼吁向公众披露部门的预算。会计信息使用的主体不仅限于财政资源的委托方,而且委托责任的单一概念也不能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
3.确认基础的问题。确认基础是收入或费用的确认和记录记录的标准,包括收入和支付实现系统和责任发生系统。现行的预算会计采用收付款实现制度作为会计基础,可以为会计信息用户提供实时现金资源和余额信息。然而,收集和支付实现系统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首先,收集和支付实现系统不能真正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会计信息扭曲;其次,收集和支付实现系统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容易导致收支规模差异,波动,不利于预防财务风险;最后,收集和支付实现系统不利于预算资金的有效分析和评价,可能误导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定,容易操纵财务结果。
4.会计内容存在问题。一是会计科目设置不全面,会计范围不全面。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设置过于简单,无法满足部门预算改革的需要。对于基本建设基金、社会保险基金等部门职能以外的事项,不包括在统一会计范围内;二是成本核算不完善。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折旧,不能真正反映固定资产净值,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三是政府债权、债务信息未充分反映。目前的预算会计不能反映和计算政府对国有企业的长期投资,也没有明确规定如何计算购买其他国家债券形成的债权投资。对于债务信息,催收和支付实现制度导致许多已经实际发生并形成当前义务的债务无法及时反映,只有现金的实际支付才能作为确认标准,从而可能导致预算余额的虚假增加;第四,当前的预算会计不能准确。迫切需要补充和完善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后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新业务的会计内容。
5.财务报表的难题。一整套的财务报表应全方位,系统化地反映行政管理、机关事业单位预算决算的实行状况,本身财务情况及其应纳入财务预算的综合性会计信息内容。在我国目前财务预算会计报表关键由预算执行状况表、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等构成,而针对基本建设基金、社保基金等信息内容并未涉及或汇报不彻底。除此之外,现行财务报表系统并不包括现金流量表,报表附注说明及其反映政府部门总体财务情况的合并财务报表,不利于财务会计信息的全方位,充足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