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会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发布日期:2022-06-18 浏览次数:

一、目前我国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存在问题的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能够独立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单位,具有独立的资金和经营活动。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是根据1998年颁布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分为三类,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根据财政拨款方式的不同,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机构,三种会计制度不能完全覆盖三种不同形式的事业单位。此外,由于自收自支付的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中,管理模式逐渐趋于企业化,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不再真实、可靠、完全反映这些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因此,当前的预算会计制度需要根据事业单位的分类情况进行改革。
2.存在会计目标问题。
目前的主流会计目标有两种,即委托责任和决策的有用性。中国目前的预算会计制度主要是基于委托责任的概念,主要用于投资者,即政府对其经营状况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具体来说,各机构和行政部门都接受了政府的财政拨款,政府也就是政府。
3.会计内容问题。
会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会计主体不完整,不能及时调整,以满足会计业务拓展的需要。许多公共机构的业务活动不能在当前科目中合理反映,导致大量资金和基金项目不能纳入统一会计核算;第二,由于适用于预算会计的会计基础是催收和付款实现系统,固定资产没有折旧,因此无法真正反映控制固定资产的净值。此外,由于催收和付款实现系统,报表中无法反映已发生的负债,导致预算余额的虚假增加。
4.问题不完善的财务报告。
我国目前预算会计制度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支表、预算执行表,不能披露基建经费、社保经费等财务信息。目前的财务报表制度很多重要的财务信息都没有披露,因为没有现金流量表和合并报表来反映整体财务状况。
二是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1.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重新讨论。
目前,公共机构根据不同的拨款方式将资金分类为全额拨款、差别拨款和自收自支的公共机构。依靠财政拨款的前两个机构可以通过预算核算进行管理,自收自支的机构可以按照企业会计进行管理。考虑到该机构也有社会福利,应综合预算核算和企业会计准则,制定适用于此类特殊机构的机构。
2.有用观点的会计目标要逐步引入决策。
决策的重点不仅是为财政支持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而且是为其他有利益关系的相关用户提供会计信息。引入有用的决策概念的目的是加强对公共机构的监督,提高金融透明度,提供决策信息,包括预算执行和纳税人,并敦促公共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工作效率。
3.完善会计核算方法,引入权责发生制。
权利和责任发生制度的引入在于其优势。与收付款实现制度相比,它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具体来说,对于全额拨款的机构实施收付款实现制度;对于差别拨款的机构实施修订的权利和责任发生制度,将权利和责任发生制度与收付款实施制度有机结合;对于自收自支的机构实施权利和责任发生制度。权利和责任发生制度的引入不是一个全面的干预,而是在编制固定资产、债权、债务和报表时实施。此外,会计账户的更新应跟上业务扩张的速度,及时更新和调整预算会计制度,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完整性。
4.完善财务报告披露制度。
完整的财务报表应为会计信息用户提供包括:预算执行情况、现金信息、资产负债和收支以及余额的财务信息、其他相关非财务信息等。为了完全披露上述信息,建议财务报表系统进行以下调整:一是增加现金流量表,既方便及时反映和管理现金,又能有效监督预算执行过程;二是增加整体合并报表,以反映整个政府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水平;三是增加与财务报表相关的信息披露,解释重大事件的非财务信息;四是发布独立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一方面确保报告的可信度和透明度,另一方面促进公共机构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