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融资性担保行业现状
发布日期:2025-04-03 浏览次数:
我国融资性担保行业现状
融资担保行业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结构,它在将个别企业经营风险转化为系统性风险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中国法律并没有明确界定融资担保。中国《担保法》只给出了担保的一个概念,即担保又称债务担保、债务担保和债权担保。融资担保是指担保人与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约定,被担保人未履行对债权人的融资债务时,担保人将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担保机构是为他人提供担保并获得风险报酬的专业机构。融资担保公司是指依法设立经营融资担保业务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从时间上看,我国担保产业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1)2000年以前,1993年中国第一家专业担保机构――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的成立是中国担保行业的起步和探索阶段。本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担保公司的股本结构主要由政府出资,数量少,在政府的领导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试点项目;(2)2001-2007年,随着民营经济浪潮的席卷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担保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民营资本开始进入担保行业;(3)2008-2010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中小企业生存极其困难,随着政策向担保行业倾斜,大量海外和私人资本进入担保行业,担保公司数量爆炸式增长,出现大量“异化”现象。由于担保机构质量和实力不均衡,不规范经营现象不时发生,整个行业发展迅速,表现出无序混乱的特点;(4)2011年以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七部委发布《融资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后,融资担保公司整改工作普遍开展,担保行业开始进入标准化经营和科学发展阶段。《办法》详细规范了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经营范围和准备金提取。在加大行业洗牌力度的同时,也对担保公司的可持续经营模式提出了更严格的考验。
中国融资担保行业起步于1993年,经过20年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模,在支持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特别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 上一篇:区域政府投融资平台资金的相关概念
- 下一篇:中国融资担保机构商业经营模式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