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细节的影响
发布日期:2025-01-05 浏览次数:
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细节的影响
1.全面推进我国出口产业机构创新调试进程
过去,我国以廉价劳动力资源完成出口贸易和产品竞争任务。经过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劳动力成本的全面增加,我国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地位开始日益减弱。例如,劳动密集型纺织制造业也开始衰退,不得不向菲律宾、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转移。综上所述,我国优势产业的独立发展和夕阳产业的对外投资,对其未来的贸易结构调整非常有利,将全面带动周边产业的出口活力。
2.进一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状态
在对外直接投资的控制下,国家收支将进一步平衡。在保证汇率稳定的基础上,避免出口竞争力过低,使我国对外出口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3.继续协助相关企业主动绕过贸易壁垒
通过跨国并购或在海外设立子公司,中国企业可以更快地进入国际市场,消除贸易防雷造成的贸易限制,全面增加工业贸易数量,加强企业的国际综合竞争力,最终推动相关产品的出口贸易。
4.快速赋予中国企业强大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走向发达国家,投资绿地,建立专业分支机构,更接近东道国R&D资源,确保及时干预产业高端技术集聚区,模仿学习,获得先进知识和技术。从长远来看,全面增加所有权优势,扩大出口贸易范围和对国际的影响。最好的例子是大连机床企业,通过并购渠道实时获得逆向技术溢出,跻身世界十大机床之列。
二、现阶段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工作面临的具体挑战困境
1.政府管理缺乏应有的统一联带
许多企业在直接投资前无法深入调查和掌握外国法律法规,导致并购工作处于弱势地位,无法得到政府的可靠支持。
2.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结构机制严重紊乱
自2011年以来,我国对外投资占租赁、商务服务、采矿、批发、零售制造等领域的比重较大,约占总投资份额的77%。相比之下,软件、科研等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较小,几乎只有2.1%。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水平太低,缺乏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支持。
3.专业人才资源储备不足
事实上,我国很多跨国产业缺乏跨国管理人才,导致后期直接投资活动留下深刻的随机性和盲目性隐患。从长远来看,海外经营能力将继续下降,严重者将直接陷入亏损等被动局面。例如,2011年,中国已经有23%的海外企业亏损。
从宏观角度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产业结构、参与企业实力、国际竞争潜力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竞争标准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在此期间,西方发达国家更加严格地限制了对外投资。从长远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仍有很长的挑战要适应。
- 上一篇:加强中亚五国投资贸易对策
- 下一篇: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方式提高进出口贸易管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