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局限性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局限性

发布日期:2024-08-25 浏览次数:

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最终产品,财务报告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价值。近年来,中国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不时受到界内外人士的批评。根据调查结果,有85人%调查对象认为,大多数上市公司存在会计信息扭曲现象,对“最不满意的会计信息质量”的调查发现,其中34家%认为是缺乏可靠性,27%认为缺乏及时性,8%认为缺乏前瞻性,31%缺乏有用性。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提高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机会。传统的纸质财务报告模式需要转变为更动态、更丰富、更有价值的报告模式。
 
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局限性
 
纵观当前财务报告模式的背景,当前一般会计模式产生的环境是制造业盛行的时代。在制造业主导的经济环境中,报告用户重视固定资产,历史成本的定价原则相对真实地反映了资产的价值,但在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环境中,无形资产逐渐取代固定资产成为企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历史成本定价几乎或不可能真正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因此当前的财务报告模式显得苍白无力。
 
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假设条件,(1)不同信息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大量、稳定、同质,信息提供者已知;(2)满足这些信息需求的方法是以标准化的格式报告财务状况、业务结果和现金流量。
 
任何假设都不能非常接近现实环境,就像会计理论的四个假设不能是会计环境的真实反映一样,它只是会计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是抽象的,从而支持整个会计框架。因此,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假设只是该报告模式的基础。然而,这一假设是否接近现实环境,或在多大程度上接近现实环境,决定了一个理论是否可以基于现实,是否可以被接受。
 
那么,以上三个假设离我们的真实经济环境有多远呢?
 
首先,根据共同利益相关主体的理论,只要与企业有相关利益的主体必须关心企业的财务信息,成为信息用户,投资者、债权人、上下游企业、政府、员工等都是企业财务信息的用户。每个投资者都根据自己的利益关注企业的财务信息,但由于各自的利益不同,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必然会有所不同。随着信息用户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变化,这种差异从零开始变化。因此,在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假设会计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稳定同质,不仅难以抽象现实经济环境,而且可以认为是对现实的偏离。
 
其次,认为编制和提供标准化的财务报告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其理论基础来自于程序理性,而不是结果理性会计可能实现的统一目标。当人们谈判会计规则制定权和合同安排时,人们实际关注的不是这个安排能达到什么样的完美结果(实现目标),而是这个安排是每个人(至少大多数)共同认可的,是遵循每个人都能接受的决策规则和程序,这是程序理性的思想。各国在制定会计准则时都遵循程序理性思想,即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应该被各方接受。无论按照这个程序制定的会计准则能否保证实现某一(部分)目标,能否满足信息用户的真实需求,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都不体现在它本身是多么的“真实”,而是它是否按照国家公认的会计规则和合同制定权安排进行处理。如果是这样,那就是“真实的”。这是财务报告编制的起点,信息提供者根据需求者的要求提供财务信息,但由于信息披露的非自愿性和成本效益的不平衡,财务报告编制过程强调程序的理性而不是结果的理性,使财务报告“更像是遵守标准和法规而不是交流信息的工具”,因此目前的财务报告模式难以满足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
 
事实上,正是以上两个假设使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具有一定的特点:(1)标准化信息基于高度全面,每个全面过程都以不同程度的信息丢失为代价。财务报表项目的分类、总结和安排最初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其沟通功能,使用户能够理解,但逐渐演变为纯技术,只有精通会计和报表规则的用户才能理解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 (2) 许多会计数据在分类、总结、确认和测量过程中失去了自己的意义。标准化报告消除了信息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不能根据不同用户的特殊要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会计信息。
 
然而,信息用户的信息偏好是不同的,提供标准化的会计信息会导致信息过剩或信息不足。同时,单一信息不方便比较不同计量和确认方法下的结论,也不利于确定不同信息的价值,从而使报告信息失去应有的灵活性。这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最终影响了财务报告的生存价值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改革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势在必行,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财务报告模式的创新提供了物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