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中财务分析的应用方法
发布日期:2024-06-11 浏览次数:
企业管理中财务分析的应用方法
根据计算指标的特点或使用的具体分析方法,财务分析可分为额度变化和变化百分比分析、趋势比例分析、结构比例分析和比例分析。以下是这些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1)额度变化与变化百分比法
金额变化是指比较年度与标准年度数据之间的金额差异,如今年的销售收入比去年增加10万元。变化百分比的计算是将不同年度金额的变化除以标准年度金额的百分比。该方法具体是:将上一阶段的数字定为数量,下一阶段与上一阶段进行环比。
假设某企业2008、2009、2010三年总资产分别为10 000元,15 000块和20 000元。在这种方法下,首先以2008年的1000元为基础以000元为基础,2009年总资产比2008年增长50%,再以2009年1.5万元为基础,2010年总资产比2009年增长33%.
计算变化百分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经营增长率,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主要是因为变化百分比的计算受到基数的限制,主要表现如下:
1.当基期金额为负或零时,不能计算变化百分比。例如,如果在计算企业利润增长率时,由于某一阶段的损失,金额为负,则计算下一阶段与该阶段的变化百分比毫无意义。
2.在前期和后期增长绝对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比较的数量不同,计算的每个时期的变化百分比也不同。在上述情况下,尽管2010年和2009年的资产金额分别比去年增加了5倍 000元,但由于基期由2009年变为2008年,导致两年的变化百分比不同。
3.当用作基数的金额很小时,计算的变化百分比可能会引起误解。例如,假设一个企业的第一年利润是100 一万元,第二年降至1000元第三年,其利润又恢复到1000元 000元的水平,第三年的收入比第二年增加了900元 000元,比上期增加了900%,事实上,第三年增加的900%只是抵消了第二年下降的90%.
(2)趋势比例法
趋势比例法以基期数据为100%,将后期数据转换为基期百分比。具体应用方法如下:
首先,选择基期,并赋予基期报表金额100%的权利。其次,将后续会计报表中的每个项目转换为基期相同项目的百分比。例如:
假设企业以2008年为基期,其销售收入为6008年净利润3万元,净利润3万元从2009年到2010年,销售收入分别为62000元 400元、64 000元、66 000元、72 000元、90 000元,相应的年利润分别为3000元 120元,3 840元,4 290元,2 910元,4 590元。
计算销售收入趋势比例,即基期后年度销售收入除以6万元,计算销售收入趋势比例分别为104%、107%、110%、120%、150%.计算净利润趋势比例,即基期后年度净利润除以基期利润3 000元,净利润的趋势比例分别为104%、128%、143%、97%、153%.
根据上述比例计算的趋势比例,企业前几年销售收入稳步增长,2009年和2010年增长迅速。除2009年外,纯利润也呈稳步增长趋势。由于趋势比例的数量是固定的,每个时期的数据比较解决了上述变化百分比受数量限制的局限性。
(3)结构比例法
结构比例或结构百分比是指总额内每个项目的相对大小。例如,负债表上的每个项目都可以表示该项目占总资产的百分比。这种比例法可以反映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相对重要性,也可以反映企业从债权人和所有者那里获得的资金的相对大小。此外,通过计算连续几集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比例,我们还可以发现公司某些项目变化的重要性。计算结构比例的方法也可用于利润表。在利润表中,它不仅可以反映几年的绝对金额,还可以列出每个项目的比例。
例如:某企业2009年销售收入3万元,原销售成本为18000元由此计算毛利为12000元扣除原费用75万元,扣除原费用 0000元后,本年利润额455万元 0000元。公司2010年销售收入5000元。 0000元,原销售成本为3.5万元,由此计算原毛利为1.5万元一万元,扣除原费用1000元 0000元后得到本年利润5000元 000元。
要计算2009年利润表的结构比例,就要将2009年的销售收入从利润表的所有科目中剔除,然后毛利率为40%,费用占销售收入的25%,净利率占销售收入的15%.计算2010年利润表的结构比例,毛利率为30%,成本占原销售收入的20%,净利率占销售收入的10%.
观察上述情况,可以发现2010年毛利率与2009年相比从40%降至30%。由于销售收入成本比例降低,纯利润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由15%降至10%.但从绝对金额可以看出,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均高于去年,销售收入大幅增长。如果仅从构成百分比的角度来看,我们就无法理解第二年利润增长的事实,这也反映了构造比例法的局限性。
(4)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是财务报表分析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基于财务报表,比较相关但不同特征的项目,并寻求其比例。同时,通过编制比较财务比率报表,对不同时期进行比较,更准确、更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根据财务分析的不同内容,比率分析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类:偿付能力、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
1.偿债能力主要用于衡量公司的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一般来说,企业的偿债能力是通过调查流动比、流动比、现金流比、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等数据来反映的。
2.经营能力反映了企业的资本周转率,主要通过调查库存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来衡量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经营管理水平。
3.盈利能力反映了企业盈利能力,主要通过调查资产回报率、股东权益回报率、销售净利率、每股利润、每股现金流量、市盈率等数据来衡量公司的盈利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比率分析方法时,必须与特征相同的指标评价标准进行比较,才能真正揭示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体的指标评价标准包括三类:
a.行业标准,即公司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比较,或公司与同行业公认的标准比较。
b.历史标准是比较企业本身但不同时期的比例,如期初期末的比较、本期与历史同期的比较等。
c.目标标准主要是指企业实际情况与预算的比较。
以流动比例为例,2009年某企业流动资产总额为2009年 845 同年流动负债总额2600元,流动负债总额2 528 800元;2010年流动资产总额为2010年 625 同年流动负债2317元,同年流动负债2 054 062元。用流动资产清除流动负债总额,计算出两年流动比值为1.13和1.28.
正常情况下,一般认为公司的流动比等于或大于2是理想水平。与企业的流动比相比,企业的流动比较低,进而得知公司的偿付能力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