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如何做好财务管理?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常见问题 >

事业单位如何做好财务管理?

发布日期:2024-01-24 浏览次数:

基于内部控制手段,事业单位如何做好财务管理
 
(1)积极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管理者要想有效实施财务管理,必须保证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与事业单位管理层、审计人员等相关人员的风险意识和理论认识密切相关。虽然现阶段事业单位管理层逐渐认识到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理念,但对风险管理和实践没有系统的认识[1]。因此,事业单位应尽快优化风险管理结构,使其不断满足现代事业单位管理的要求,在实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时,要明确管理层的相关责任和义务,制定一些硬性规定,确保事业单位管理层能够从思想上重视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此外,还要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明确各岗位职权,将以往的部门管理扩大到全员参与、共同管理,将内部控制中的个人行为升华为事业单位的整体行为。
 
(2)内控与风险管理结构的整合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本身就是两个公共机构的管理要素,但它们也可以与一个统一的管理结构进行整合。为了实现公共机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整合,优化公共机构内部控制环境非常重要,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可以保证公共机构信息传输的顺利进行;建立统一主体整合管理公共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在统一主体的统一安排下进行公共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正常运行,相互协调,步伐一致;此外,根据公共机构自身的发展和运行情况,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计划,提高工作效率。
 
(三)建立风险管理预警系统
 
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能否健康高效地运行,是衡量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系是否优秀的关键。公共机构内部治理过程复杂多变。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要求管理者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而且要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环节在于早期的风险预防和预警活动。许多危机往往是由于其预警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不完善,导致危机发生,危机发生后无法很好地处理随之而来的不良影响。因此,事业单位建立风险管理和预警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建立事业单位风险管理预警制度,不仅要在事业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和融资投资活动中实施财务风险预警,还要在日常教学、研究和后勤管理中采取早期预警措施,避免风险发生。建立公共机构风险管理体系,应当根据公共机构本身的实际情况收集相关信息,通过综合评价确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同时,建立事业单位风险管理体系后,要不断完善预警体系,规范各项工作流程,优化预警体系的分析处理流程,确保事业单位在即将发生危险时能够及时发现并实时处理,进而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
 
(四)完善内控制度评价和监控制度
 
一个运行机制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必须建立一个对内部控制进行适当合理监督的监控系统。通过监督活动,可以观察和评价内控系统的运行效果和质量。风险管理机构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其成员应包括财务部、审计部、纪检监察委员会的领导和业务骨干,从各方面更好地管理和监督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和建设内部控制体系,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结合美术学院的实际情况,组织有关部门领导和相关专家制定公共机构内部控制工作的总体目标,使风险管理理念与单位业务活动有机结合,使内部控制目标、风险管理与内部管理机制达成一致,逐步规范公共机构的工作流程。二是从风险管理控制评估入手,开展深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念的宣传活动,根据各部门实际情况,将内部控制措施的风险环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同时,各管理人员应不定期检查、评估和评估部门的控制情况,以达到良好的内部控制效果。最后,全过程控制内控制度的实施。内部控制应始终贯穿事业单位管理。只有实现全过程控制,才能落实风险管理,实现内部控制的日常化、标准化管理,有序开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综上所述,笔者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了许多问题。为了改善这一现象,事业单位必须积极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有效整合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机制,建立风险管理预警体系,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价和监控体系,从各方面加强内部控制,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