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与预算绩效管理不匹配的问题_财务海南
欢迎访问财务海南!
0898-65859863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常见问题 >

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与预算绩效管理不匹配的问题

发布日期:2022-06-21 浏览次数:

协调预算绩效管理的政府成本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思路。
从政府会计制度建设与预算绩效管理之间的现实矛盾中不难看出,绩效管理评估所需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财务信息。即使是与财务相关的信息,也更多的是基于成本消耗的信息,可以充分反映资本投资效率。在实践中,政府预算会计信息主要是决算信息,这通常反映了预算资金的流动。不再有拨付政府主体的资金的后续会计反映。资本流动形成的资产和负债等相关信息不属于政府会计范围,也不包括在决算信息中。即使是基于权责发生系统反映的成本数据的经济资源消耗,也很难直接确定资金投入效率,因为它们不能直接满足应收账款实现系统的资金投入。综上所述,政府成本会计能够提供的信息与预算绩效管理应提供的信息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由于政府成本会计信息项目的预算绩效评估指标的设置和收集造成的。事实上,从深层次来看,政府成本会计制度的建设仅限于信息技术的限制和思维的扩展,使得会计信息难以满足绩效评估信息的需要。作者试图解决这个关键问题,如下建设性思维。
(一)实现成本会计与绩效管理的有效融合,以政府会计改革为目标。
以政府绩效考核为导向的政府会计改革,旨在为绩效管理的全面实施提供更加科学的管理理念和信息保障。随着政府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化,针对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与预算绩效管理不匹配的问题,建议从政府成本会计对象的特殊性出发,构建与绩效管理相结合的成本会计体系。首先,扩大横向到边缘的成本核算项目设计理念,根据业务活动类型、公共服务或产品、内部组织部门等不同维度设置项目,解决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交融程度有限、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财务融合程度低的问题;第二,建立垂直到最后的资本流动成本核算模式,尝试将资本流入单位或合作项目方式连接资本流入单元或合作项目,沿着资本流动的方向切断会计分段,形成不同会计主体之间的成本核算部件,通过绩效评估需求,实现不同成本核算部件的快速匹配,解决政府会计边界突破问题。
(二)建立标准成本制度,确保绩效管理评价口径可比。
进行绩效考评的前提是可以提供可量化的成本信息数据。这种可量化的成本信息数据可以以标准成本体系的形式呈现,保持可比的口径,从而实现各部门之间同类项目的横向可比性和同类项目在不同时期的纵向可比性。在建立标准成本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差异和区位地理差异,通过区域参数或权重赋值的方式,根据成本变化机制调整成本标准值,修正外部地理和经济差异,保持标准成本的弹性空间,保证同类项目评估的代际公平性。标准成本体系的建立,有利于通过预算执行实际发生的成本核算信息与预算决策阶段发生的成本核算信息之间的比较来判断各种成本消耗的合理性,也有利于通过揭示预算执行和预算决策的资源流动过程的恰当性来判断过程的适当性和资源消耗的盈余或缺陷。标准成本体系的建立,就是要明确各种消耗的合理性或无效性,明确各种消耗的差异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建立标准成本体系,更容易对标准进行分析,注重不利差异,揭示无效成本,进而追根溯源,调查无效成本的原因和责任,促进绩效管理过程的优化和责任机制的完善,消除短期功利主义行为,促进绩效管理的正常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管理的绩效。
(三)以新的信息技术应用为契机,促进跨主体的跨期核算。
应对政府部门基金运营全过程产生的重特大转变,传统式成本会计理论在解决跨主体资本流动性和跨期内基金管理方法时,应用成本费收集和分配技术性计量成本费存在的困难,无法完成预算绩效管理与政府部门成本会计信息管理体系的合理结合。政府部门会计的边界和基金跨时期,跨主体流动性是造成当今政府部门会计信息内容出示与绩效管理信息管理要求不符合的主要缘故。要打破这一关键的限定要素,新科技运用必定发挥关键作用。伴随着区块链分布式记账为表明的大数据信息、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出現和运用使跨主体会计信息和跨期内会计信息管理信息的自由结合变成可能。在政府部门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搭建全过程中能够试着把事项法会计理论与使用价值法会计理论融合,既体现使用价值信息内容,也体现事项信息内容,借助新科技的运用扩展各种计量属性,出示数据量的、完整合的预算绩效管理运用会计信息数据信息。
在当前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和财政投入持续增长的现实供需矛盾下,对政府财政资金进行绩效评估是必然的要求。针对政府成本会计信息提供与绩效管理信息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从分析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环境和政府成本会计建设现状入手,指出政府成本会计信息体系建设与预算绩效管理之间存在突出矛盾,提出以政府会计改革为促进成本会计与绩效管理有效整合,建立标准成本体系,确保绩效管理评价的可比性,以应用新的信息技术为契机,推动跨主体、跨时间会计等建设性思维。